新冠肺炎疫情COVID-19後新趨勢 增強抵抗力與病毒共存 台中/台南室內運動景點  彈跳床 彈翻床

新冠肺炎疫情COVID-19後 如何增強孩子抵抗力與病毒共存
台中/台南室內運動 兒童體適能 彈跳床 彈翻床

疫情的擴散著實改變了我們的生活!留在家裡的時間增加了,不能像以前一樣自由地旅遊、聚餐、逛街,連運動習慣也被迫改變。因為學校、運動中心、球場、健身房的關閉,讓原本有固定運動習慣的人突然無法運動。對於原本沒有運動習慣的人來說,更長時間的宅在家會導致更多因為缺乏運動所產生的後遺症。

免疫系統在預防個人感染新冠病毒,以及避免病情惡化至關重要。要增加自身的免疫功能,就要從改善整體健康開始。根據世界衛生組織(WHO)建議,改善整體健康包括增加身體活動量(運動)、營養、心理健康、行為和個人的健康應對策略。

2021年4月最新一期《英國運動醫學期刊(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)》,有一篇針對不運動和新冠病毒病情嚴重度的研究,研究者針對4萬8,440位美國南加州的新冠病毒染病者做回溯性調查,結果發現:不運動的人如果罹患新冠病毒,其住院機率比有固定運動習慣的人增加了2.26倍,進入加護病房比率增加了1.73倍,死亡比率增加了2.49倍。研究還指出,除了高齡和器官移植史外,不運動是導致嚴重新冠病毒病情最重要的危險因素。這比吸菸、肥胖、糖尿病、高血壓、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的影響度都還高!

幼兒童體適能課程

幼兒童體適能課程

疫情期間的5大運動策略

1.一般人

可依循「身體活動金字塔」原則,從金字塔最下方的第1類做起,包含走路、爬樓梯、園藝活動、彈跳床、做家務事……等。這些生活型態的體能活動盡量每天多做幾次,強度適度就好,每天花費在這些活動上的時間累積30分鐘以上;第2類、第3類、第4類極限運動可以照著個人的興趣和習慣持續進行。因為要避免外出,所以運動要以居家台中室內運動為主要選擇,例如瑜伽、簡易重量訓練、伸展運動、跳繩、彈翻床、各式健康操等等。如果希望有更好的效果,有許多線上課程或影片可以跟著做。

理想狀況就是所有人都可以力行每週至少累積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,或是每週至少累積75分鐘的劇烈有氧運動和每週2次肌力訓練。如前面所提,靜態活動(不運動)會對身體有許多危害,尤其染疫後更有機會演變成重症。所以最重要的是,要減少第5類的靜態活動。個人應盡可能避免久坐行為。如果看電視,應該在每次廣告(或定時)起身活動,如果是打電腦或是滑手機,每30分鐘起身在室內走動或做一些簡單的家務,如打掃房子或整理物品。

2.平常有規律運動的人或運動員

這段時間對於習慣在健身房、球場、室內運動中心、體適能運動的人是很難熬的,尤其是高強度、高量訓練(每天>1~2小時)的運動愛好者。除了不能運動的難受以外,驟然中斷高強度訓練可能引起身體心肺功能的快速退步,堅實的肌肉可能會被脂肪所取代。這時候首要之務要趕快找到替代的運動方案,以不和別人群聚為前提從事相同強度的運動訓練。戶外空曠處運動是另一種選擇,只是在自己還沒有免疫力(例如打疫苗)或是疫情仍未被控制之前,也要盡量避免或是全程戴口罩。

3.新冠疫情Omicron被隔離但未受感染的人

如果沒有任何症狀,也沒有接受任何治療,則所有的運動原則和一般人一樣。但如果症狀出現(咳嗽、發燒、頭痛、身體痠痛或呼吸急促),就應該暫停運動趕快就醫。

4.被隔離且已受感染的人

運動前必須先和醫療人員討論。如果沒有症狀,還是可以室內運動,只是運動強度要降低,或是先以伸展或是呼吸運動為主,過程中密切注意身體的感覺,不要勉強或逞強。

5.已受感染且重症恢復的人

必須遵循醫療人員的引導從事復健,包括呼吸訓練、肌力訓練、彈跳床訓練、物理治療、職能治療。事先需要有醫師及治療師完整評估,過程需有人陪伴指導,即使是居家運動也必須接受監控與注意併發症。

總而言之,想要健康的對抗病毒,最重要的是加強自身抵抗力,如此一來即使面對病毒時,也能將傷害降到最低,疫情改變了生活,也改變了我們對世界的看法。黑暗的時代,保衛自己、守護健康,期待光明來臨時我們仍然安好。運動是最有效率的良方,讓我們一起用運動迎接光明。

文章引用:https://www.commonhealth.com.tw/article/84296